一、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黨建引領作用持續深入
? ? 以激發師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情懷為目標,以凝聚干事創業合力為重點,從職工學習、學生教育和開展主題活動三個層面抓實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了黨委書記、支部書記講黨課、黨史教育進課堂等活動,舉辦了“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系列教育活動,參加了市直工委組織的慶祝建黨百年演講比賽、歌詠比賽。11名師生在省人社廳舉辦的黨史知識競賽、情景劇比賽中分獲二等獎、一等獎。
二、如期啟用新校區,順利實現雙校區同步運行
? ? 九月,新校區正式投入使用。這是學院實施新五年規劃的首戰告捷,是對前輩學院人強校夢的完美告慰。以校園管理精細化、教學管理規范化、學生管理正規化、安全管理信息化、后勤服務人性化為主要構架的辦學組織管理體系基本完備,一座集生態、人文融合的新校區正以嶄新的面貌煥發著蓬勃奮起、騰飛發展的活力。
三、招生數量層次持續攀升,新型學徒制培訓一枝獨秀
? ? 依據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調整高級以上專業結構,提高高級工招生比例,全年招錄全日制新生2696人,高級工專業占比82%,高級工以上占比81%,滿足社會對技術改新進步的需要,全年簽約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2277人,人才培養規模和層次明顯提升。
四、拓展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服務經濟發展能力
? ? 以理論與實訓兼周輪換教學為基礎,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實操能力;以爭取各級技能競賽靠前位次為動力,努力打造專業品牌、學院名片;以校企合作跟崗實習為抓手,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生產的能力;以拓展新型學徒制培訓規模為引擎,助力企業技術革新與新舊動能轉換,形成了特色鮮明突出的人才培養體系。
五、廣泛開展技能考評認定,助力技能南陽建設
? ? 七月,新校區考試中心正式運行,承接技師等考務工作近5000人。獲批省技能認定中心和市社會評價中心、專項技能考核中心,穩妥開展技能認證和評價工作。開展技能認定2600余人,為技能南陽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六、激發競賽競技活力,擦亮技能培養名片
? ? 進一步完善常態化競賽訓練選拔機制。舉辦“人人奮勇爭先,出彩技能校園”第十屆技能競賽月,積極備戰第一屆省職業技能大賽,形成了以賽促學、以賽促訓的賽教融合格局。姚迪、華道磊、王涵等6名師生進入世賽省級選拔賽,王博、陳智剛等 6名師生入圍國賽,宋成成、胡長建老師榮獲漢江流域技工院校智能制造技能大賽等賽事團體第一名。
七、德育工作密集扎實,團建工作氛圍濃厚
? ? 以黨史學習教育進課堂為引領,持續深化經典誦讀活動。制定了團支部組織生活會實施指引,編印了領袖詩詞讀本、“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學習教育資料匯編;上好“開學第一課”,開展了專業認知、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入學軍訓活動;開展了“校園文明月”、走進雷鋒紀念館等主題活動。以日常德育活動、團校培訓提升為主渠道的學教活動,夯筑起青年學生思想道德進步的精神高地。
八、打造特色校園文化,提升先進文化育人成效
? ? 以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時代風尚的勵志文化,以倡樹“技行天下、能創未來”工匠精神的石刻文化,以匯聚“團結就是力量”團隊意識的雕塑文化日臻完善,營造了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尊重技能、尊重創造的崇德尚技氛圍,實現了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諧統一,熏陶著師生勇于提升、向上向善。
九、持續提升師資隊伍素質,不斷夯實內涵建設基礎
? ? 十一月,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公開課、優質課比賽,把“以學生為中心”“一體化教學”的教育理念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引導教師鉆研業務,創建“高效課堂”,不斷提高教育教學內涵。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級技能競賽,開辟了以賽促教、賽教融合的業務提升通道。
十、弘揚抗疫精神創文精神,提升文明校園創建水平
? ? 嚴格落實上級抗疫防疫部署,保證了教育教學工作平穩安全運行;全員參與文明城市創建,認真完成兩相路、文正社區創文工作;助力城市清潔行動,積極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全面開展校區衛生秩序治理,實現了文明校園與文明城市創建同頻共振。
?